再说日军这边,平津战役的大胜极大地刺激了日本人的扩张野心,他们没有想到中国人这么好忽悠,那么明显的缓兵之计都没有识破,任由他们在劣势的情况下将援兵送达。
也有人说中国人其实早就知道了他的目的,但是慑于大日本皇军的强大战力,所以不敢动手而已。
但不管是那一种情况,这都让大本营的那些日本高级将领们产生了一个错觉,那就是中国军队以及国民政府并没有和日军决战的决心。
在日军眼里,中国军队就是一只纸老虎,根本不足为惧。
不少人甚至于将眼下的华北驻军看做了当年的东北军,将中国驻屯军看成了关东军,认为华北战局很可能会演变成当年的九一八事变。
想想当年九一八事变对日本的影响,日本高层的野心便按捺不住了。
于是乎,经过一番讨论之后,日军统帅部最终决定,按预定的侵华计划,向华北增派部队。
而且为了一举打到打服中国军队的目的,日军除了在华北地区集结的六七万人外,再向华北增兵三个师团。
而接到调令增援华北的全都是日军有名的野战部队,包括第5师团、第6师团以及刚刚调回国休整的第10师团。
与此同时,日军大本营还再次制定了“对华作战计划大纲”,指导此次侵略战争。
根据这个作战大纲,日军方面决定在击溃平津地区的中国军队,并保持该地区的安定之后,将作战地域扩大到保定、独流一线以北。
根据这一情况,大本营决定以一部兵力在青岛及上海附近地区作战。
在作战任务与兵力使用上,平津地区将会以“中国驻屯军”以及4个师团为骨干为主力,击溃当面的中国军队,再以1个师团占领青岛地区。
名义上,日军的主要任务是保护侨民,但是实际上就是要占领华北地区,谋求更大的在华利益,甚至于达到蚕食中国的目的。
当然了,日本方面也考虑到了国际上的反应,毕竟在中国境内有相关利益的可不仅仅只有日本,包括美国、英国、法国以及苏联等,都在中国有不小的权益。
日本侵略中国,第三国可能会成为最大的阻碍,所以日本政府决定根据战争情况发展和第三国的关系,谋求以最小限度的兵力长期占领平津地区,这是他们此战最终的目的。
因此大本营方面要求前线的部队,务必要对第三国要严加警戒,这里警戒的对象自然不是天津租界区的那些列强,以日军在华北的兵力还没有将美英等国那点兵力放在眼里,他们警戒的对象实际上专门指的是苏联远东军区。
近几年,苏联和日本在边境问题上冲突不断,多次打的不可开交。
虽然说双方谁都没有对谁宣战,但是小规模的冲突几乎每个月都在进行,日本方面不敢确定苏联方面在得知日本和中国在华北地区开战之后,苏联人会不会突然南下。
所以,必要的警戒还是要做的!
当然了,大本营方面也做了相应的准备,根据形势需要,将逐次动员所需兵力派往满洲,而所派部队预定为驻扎在朝鲜的第19师团。
与此同时,日军方面还另以5个师团由中央直辖以备应付形势的变化,毕竟这次战争对于日本来说可以说是关乎国家命运的战争,丝毫马虎不得。
尽管有些人已经喊出了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口号,但是真正参加过战争的人却知道,想要在短时间内击败一个有着广大的战略纵深的国家,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除非是这个国家的政府太过于懦弱了,只要是对方政府有坚持抵抗的决心,战争就不会那么容易结束的。
所以,很多人已经预料到,这次战争很可能会演变为一场抗日持久的消耗战,且时间不会少于一年。
既然是长时间的作战,那就要有足够的部队,多几个师团的预备队没什么不好的。
..........
下定了决心之后,日军便快速行动起来!
派遣来华的部队也纷纷集结,其中第5、第6师团,从8月1日至4日由广岛的吴港上船至朝鲜的釜山港上岸,然后以火车输送经平壤、安东、沈阳、山海关,最后到达平津地区。
而后第5师团集结在丰台以南一带;第6师团集结于杨村、落垡、廊坊的铁路沿线,成为侵华日军此次作战的主力。
而第10师团于8月10日至14日从其驻地姬路至附近以东的神户港上船,到达塘沽上陆,然后即按命令向天津西南地区进攻。
除此之外,大本营还决定从关东军抽调一支部队入关作战,以作安抚!
“七·七事变”后,关东军曾以多种形式企图直接出兵华北,但日军统帅部对华北的侵略作战却一直委之于“中国驻屯军”。
关东军出兵华北的目的,是企图趁此机会解决它多年来未能解决的内蒙问题。它除企图掠夺内蒙的畜产、矿藏外,更重要的是内蒙的战略地位。
因它如果到达河套及其以西地区之后,在对苏战备上一旦有事,则可向北越过外蒙而到达后贝加尔,与由满洲里、赤峰向西进攻之多路部队遥相呼应,占领外蒙和苏联的东部地区。
所以卢沟桥事变以后的一个时期,关东军曾不止一次地向其统帅部建议,由其经多伦出兵攻占张家口、大同、平地泉、归绥、包头等地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